這句還會再來嗎藏了太多沒說出口的事
一扇老舊的門後,是六個孩子、兩張床,和一對撐不垮的爸媽。我們剛到門口,孩子們就悄悄走出來迎接。沒有喧鬧,沒有奔跑,像是早已學會了靜靜等待的禮貌與懂事。47歲的老鐵叔叔,三年前在工地意外摔傷,手指粉碎,只接回來一根。從此再也接不了重工,家裡的經濟一夕間掉入谷底。他得照顧六個孩子,還有兩個孫子,以及一位需要全天看護的大女兒。太太一邊帶小孩,一邊利用假日打零工,這個家從早忙到晚,沒停過。屋子不大,兩張床擠滿人。鞋子整齊地排在門口,衣服摺了一半放在一旁,來不及收。這裡沒有多餘的空間,更沒有喘息的餘裕,只有日復一日的生活,苦也不說,累也不喊。17歲的女兒跟我們說,她很想繼續念書,真的很想。可她也懂,家裡每多一筆花費,爸媽的壓力就更重一分。小妹才小四,卻已經會幫忙照顧弟妹。這個家從沒開口求援,只是一直默默地撐著。臨走時,站在門邊的孩子輕輕問我們一句話,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:「你們,下次還會來嗎?」
耳邊聽見她說:「爸爸的手現在這樣,要不要緊?」那語氣不像一個孩子的問題,倒像是她早已習慣問大人的煩惱,只是不小心說出聲。我們輕輕回答:「會慢慢好起來,我們會陪他一起。」她沒再問什麼,低下頭,像是鬆了口氣,也像是心裡放下一點點什麼。在這樣的家庭裡,長大不等於變強壯,而是學會不喊痛。大人不喊累,小孩也不喊餓,所有的情緒都小小聲地收好,怕一個聲音太大,會讓這個家垮下來。角兒來得不早,但我們想陪他們走一段後面還會很長的路。不只是幫他們買米買藥,更是讓他們知道,有人會回來,有人不只是看見,而是一直放在心上。如果可以,我們想在下一次再來時,孩子的第一句話不再是:「你們還會來嗎?」而是:「你們怎麼這麼快又來了?」